新華鮮報丨人形機器人,全球首“跑”!
體育日報北京4月19日熱訊(記者張驍)堪稱科幻電影大片!19日7時30分,全球首次“人機共跑”半程馬拉松在京開跑!這聲發令槍響,開創歷史。
4月19日,人形機器人參賽隊伍在起點準備出發。 體育日報記者 曹燦 攝
20支人形機器人參賽隊和人類選手同時出發,共跑21.0975公里半馬賽道。北京亦莊這場特別的馬拉松賽,辦出了全球“獨一份兒”。
起跑線前,人類運動員舉起手機,與機器人選手拍照;人形機器人輕揮手臂致意。一出發,歡呼陣陣。
這次“極限”產業測試,逐新向實。
馬拉松,象征著人類對自我超越的不竭挑戰。人形機器人作為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發展的終極載體,從最初的概念驗證,進入實際應用階段。
開放路跑中的復雜路況和自然環境,對人形機器人的續航、運動控制、環境適應綜合能力提出極高要求,促使研發團隊突破技術瓶頸,加速產品設計改進,推進供應鏈成熟,降低量產成本。
為了適應長距離奔跑,有的參賽機器人會采用特殊設計。大功率一體化關節、腿足剛柔耦合設計等,讓機器人跑得更穩、更自然。
就像人類在跑馬中也要補充水分能量,為了驗證快速能源補給技術的可靠性,比賽允許機器人換電,但部分機器人已具備不關機就能換電的功能,續航能力大幅提升,材料選用上更輕量化。
人類跑步也會不慎跌倒,機器人跑馬也難一帆風順。但這些“跑”出來的問題和數據,正被研發團隊一一記錄,成為推動完善人形機器人技術的重要參考。
4月19日,小頑童隊選手松延動力N2(前左一)在比賽中。體育日報記者 曹燦 攝
經過馬拉松賽事的錘煉,人形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、整機穩定性將得到進一步提升,推動人形機器人加快進入特種危險作業、智能制造、商業服務甚至家庭場景,成為人類生產生活的得力助手。
人形機器人產業是展示綜合科技實力的高地,是技術交叉融合的“集大成者”。受益于我國工業門類完整,產業配套強大,“大國智造”夯實創新底座,政產學研用綜合托舉,讓科技和產業裂變出無限可能。
這場人機共舞,面向未來。
2小時40分42秒!在人類選手的陪伴下,“天工Ultra”率先撞線。成績不是唯一評價標尺,拿到完賽獎、最佳耐力獎、人氣獎、步態獎、形態創新獎的隊伍各自出彩。
比賽過程中,記者看到這樣一幕:當人形機器人經過,奔忙的“外賣小哥”停下腳步、母親抱起孩子、年輕人點開直播,大家不愿錯過每個鏡頭……
未來,藏在每個人的眼神中。這是“科技+體育”的創造力,人機交互的新魅力。
機器人跑的這一小步,正是人類科技的一大步。
上一篇:秀我中國|撞線!見證歷史!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馬比賽冠軍誕生
下一篇:返回列表